PepeFork 官网
你的位置:SCPT中文网 > PepeFork 官网 >
高价培训制造“神童” 5大疑团解开之后一学就会
发布日期:2025-01-04 21:35 点击次数:118
制造“神童”真相
现场互动得到学生们的热烈回应
高价训练,可让孩子“一目十行”“蒙眼看物”?
蒙上眼睛的孩子们说,通过触摸,图像就能沿着手臂传到大脑。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今年,一档名为《最强大脑》的电视节目让许多观众惊叹不已;将近两个月前,一场“神奇”的展示会也在泉州市区上演。
聚光灯下,六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坐在容纳了几百号人的大礼堂中央。“计时开始”,指令声一下,孩子们深呼了一口气,神情专注屏住呼吸,手中的书本“哗哗哗”迅速翻动。他们的视线在A4纸大小的页面间迅速来回穿梭,头部伴着眼球的运动左右摇摆,30秒就有人“看”完了一本200页的书籍。2分钟时间一到,六人合上书本,直视前方,口中开始复述所看内容。六人的声音杂糅在一起,讲述听来清晰又模糊……
当人们还沉浸在“一目十行”的惊叹中不明所以时,另一群更显稚嫩的孩子蒙着双眼坐上了台。他们蒙着眼“读”出一张张牌的花色和数字,“隔空感应”到放在半米开外身份证上的号码。表演结束,掌声雷动,台下议论纷纷……
3月中旬,一场传说中的“蒙眼看物”、“一目十行”展示会在泉州上演。大约两个月前,一个名为“叶瑞财记忆学会”的教学机构进入泉州,他们以记忆力培训为核心,同时号称通过量子潜能开发(亦称间脑开发)和量子心智阅读(简称量子阅读)训练,就能培养出这样的“小神童”。
一时间,不少家长趋之若鹜,国内知名反伪科学斗士司马南也关注了此事。记者调查近两个月发现,记忆力通过科学培训确实可得到某种程度的提升,但到了“一目十行”、“蒙眼看物”的境界就是另一回事了。接触一段时间后,虽未经培训,记者终于也掌握了这项神奇的技能,并一步步逼近真相。
□早报记者 陈彦琳 许钹钹 潘登 石勇 文/图
因涉及未成年人,文中所有孩子均为化名。
叶瑞财现场讲解
3月15日下午2点,双休日里原本平静的大礼堂此刻有些嘈杂。一大批家长人手一张“叶瑞财记忆学展示会”入场券进入大礼堂,一排排孩子已经依次坐好,在他们身旁,一本印着各式记忆代码的记忆学教材和一本国学经典取代了往日熟悉的语数英教科书。
记忆大考 短时背出400个数字
“孩子们,来,跟我一起念,我是最棒的!”原本还在嬉笑打闹的孩子和高谈阔论的家长,忽然都被台上的主持助教吸引了注意力,助教激昂地举起双手带动氛围。
“我是最棒的!”一时间,声音响彻顶棚,场景浑然就像李阳疯狂英语等培训机构的激情教学现场。
参加这场展示会的,是叶瑞财记忆学会培训出的学生,大多是初一年级的孩子。随机被抽上台的孩子短时间内记下随机写出的400个数字,甚至倒背也不成问题。另外,孩子们分成12个班级,随机抽取上台进行《大学》抽章节背诵。台上朗朗背书声,有些家长禁不住感叹,《最强大脑》似乎正在泉州上演。
一个孩子告诉记者,该机构教授的背诵方法是“代码法”和“地点法”。代码法,即每个数字都可以对应相应的谐音和代码。而背诵《大学》则使用地点法,将每一个句子放到自己熟悉的地点中,串成故事,方便记忆。学生坦言并不明白《大学》说的是什么,“不知道意思,老师说先死记硬背就行了”。
叶瑞财团队的讲师现场演示快速记忆数字背诵
一目十行 两分钟“看完”800页书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记忆学和表演展示后,展示会进入量子阅读和间脑开发表演环节。
“接下来这个环节相信是大家最期待的,之前我们在其他地方的培训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果,现在泉州也出现了一批神童。”台上,助教的一席话又为这两个展示增加了几分悬念。
6个8到14岁的孩子在台上坐定,除了两个大一点的孩子,他们大部分是小学生,其中最小的不过小学三年级。助教拿出一叠未拆封的故事书,让6人在规定两分钟时间内阅读。计时开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台上的孩子专注地盯着手上的书,飞快地翻着。13岁的耀耀刚过30秒就示意“看”完了一本书,助教又拿了一本书,30秒不到他又“看”完了。
两分钟后,6人中除了两名年纪大一点的女生只看了五六十页,余下的小学生全看了200页以上,而耀耀将两本书共400页看了两遍。紧接着,助教要求6人对所看内容进行复述。6个学生一边不断迅速翻动手上的书,一边看着远方,嘴里开始复述所“看”的内容,每个人都似乎在逐字逐句复述。
“量子阅读是一种革命式的新阅读方法,可以让孩子们更快、更好、更强地进行阅读看书。”助教介绍,表演的6个孩子虽然只经过几次复训,但有的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些孩子中,最厉害的可以持续不断复述近两个小时。
孩子们蒙眼看物时,头都不约而同地往上抬。
蒙眼看物 “感应”出身份证号码
之后的间脑开发展示,更令现场的家长和孩子们啧啧称奇。
另一批6个8到11岁的孩子上台,坐定之后,他们就用蓝布条蒙上了自己的眼睛。
助教拿出一副新拆封的UNO牌(一种纸牌,有颜色和数字),随意抽出一张,让牌的正面对着孩子们,6个孩子在蒙眼的情况下都准确无误说出牌的花色和数字。现场一下炸开了锅,家长们议论纷纷。为了进一步展示,助教随机挑选现场的一位家长,拿出一张身份证,其中一个孩子准确念出了身份证号码。
助教介绍,通过对大脑左右脑功能的培训开发,激发了松果体的功能,孩子就可以通过听、嗅、摸来“看”到东西。
“经过这样的学习,小孩的想象力创造力将加强,可以说未来我们中国的诺贝尔获得者会越来越多。”助教充满信心的憧憬让在场的家长也为之雀跃。展示会落幕,助教们被拿着报名单的家长团团包围……
■新闻背景
席卷泉州的“记忆潮”
在“神奇”的记忆背后,叶瑞财记忆学会掀起的“记忆潮”已然悄悄席卷了泉州。该机构进入泉州后,虽然一直声称要“低调”,但已走入不少学校,推销其不同凡响的培训成果。
机构入泉已数月 商人高价引进
叶瑞财记忆学会总部位于西安,号称在全国多地都已有分支。
3月初,记者接触到叶瑞财记忆学泉州总部的负责人Q(化名),正是他将这一机构引入了泉州市场。Q坦承,刚开始听说时,他也不相信,直到亲眼看见孩子们的表演,才被事实说服。为了让泉州的孩子们掌握更好的记忆方法,他们花了高价,拿下叶瑞财记忆学会在泉州的总代理权。
年初,叶瑞财亲自到泉州开了几场演示会和演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演示会之后,陆陆续续有些家长为孩子报名培训。
由于进入泉州市场不过数月,目前该机构记忆力的培训班主要是小班教学,量子阅读和间脑开发培训则是挑选一些特定对象免费或优惠授课。Q介绍,经过一阶段的演示和宣传,泉州市场认可度颇高,已经有数量可观的人报名。后期还会开设一些高端课程的培训项目。
记者用手蒙住孩子双眼,孩子一时便说不出书上的内容了。
记忆学博士亲授 培训价格不菲
叶瑞财记忆学会最核心的成员即创始人叶瑞财,机构的宣传册上介绍,叶瑞财先后斩获国际多项记忆力大赛荣誉。机构培训依托的正是他的记忆方法,以及另一位叫张建全博士的间脑开发课程,即量子阅读和间脑开发。
泉州引进叶瑞财记忆学之后,主要由叶瑞财和张建全先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之后,西安总部特派40多名助教、工作人员到泉州,负责分会日常的运营和培训,称为复训。
相比普通的教育培训,该机构培训的费用可谓价格不菲。在一张学会产品清单上,记者看到最便宜的记忆力普及班也需要10000元,50课时的记忆力经典班需29900元,其中叶瑞财会亲自授课15课时;而由张建全亲自授课的量子心智阅读和量子潜能开发这两个课程,12课时就需29900元。
“将叶博士的记忆学引入泉州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乡亲父老,其实也是基于慈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我们也想以后让全中国的人只要花一个汉堡的价格就能学到这些方法。” Q表示。
蒙眼看物:“图像沿手臂传到脑中”?
“如果没有亲眼看见,你也不会相信对不对?”几乎每一个刚接触间脑开发和量子阅读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怀疑过,但亲眼所见之后,大部分人又深信不疑。一位父亲屡次难掩兴奋地对记者说,他的孩子参加间脑开发培训,现在已经无需通过触摸,蒙着眼能在几米外感知出前面纸牌的花色、数字,甚至准确读出书上的文字。
经过培训的孩子,真的那么神奇?带着疑虑,记者近距离接触了这些“小神童”。
【间脑开发】
双眼蒙布条 手一摸可“视物”
用手触摸牌、书时,孩子们的头都不约而同地往上抬。
3月19日,一场特地为记者安排的小型展示会上,四名小学生表演了“蒙眼看物”。
在复训老师的指导下,四名小学生眼睛蒙上蓝布条。之后,复训老师给孩子们发放了一副新拆开的牌,摸到扑克牌,孩子们都很快说出了牌的花色和数字。老师又递给他们一本书,孩子们也将书上的画面、文字内容讲述了出来。之后,老师主动提出,在蓝色布条下面再增加覆盖一层纸巾。孩子们仍然准确说出了递给他们的所有纸牌的花色数字以及书本上的文字。
这个过程中,记者发现,用手触摸牌、书时,孩子们的头都不约而同地往上抬。为防止有猫腻,记者用手扶住其中一名小男孩的头部,让他的视线与纸牌维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但男孩边摸牌,头部一边不断移动,仍旧慢慢将头抬高,然后才说出了正确答案。
禁伸手遮眼 称“负能量”影响
“不要带着质疑的情绪与孩子接触,怀疑的‘负能量’会影响发挥!”
记者用手蒙住孩子的双眼,这回孩子摸着手中的书本,很长一段时间说不出书中的图案或文字。
“他们很累了,今天孩子们状态不好。”复训老师赶紧停止了演示,之后称孩子们正在参加复训不方便,拒绝继续为记者安排原本已经说好的量子阅读展示。
事后,复训老师严肃地向记者反馈,称严禁用手蒙住孩子的眼睛,也不要带着质疑的情绪与孩子接触,因为怀疑的“负能量”会影响孩子的发挥。他还称,一名记者未触碰过的参与展示的女孩说,她在现场感觉到了强烈的“负能量”,“好像突然被雷击了一下”,之后女孩整整生病请假一周。
折叠纸条测试 老师赶紧叫停
复训老师以受训学生很累了为由,阻止继续测试
此次展示会之后,记者一边查询资料,一边继续与培训方保持联系,终于有了第二次见证神奇演示的机会。3月28日,另外四名小学生为记者演示了“蒙眼看物”。
拿到新拆开的扑克牌,孩子们依然毫无悬念地很快说出牌上的花色和图案。过程中,有的孩子仍不自觉地将头抬高,有的孩子将牌凑到鼻子底下,说要通过“闻”的方式来“感应”牌。
一名小男孩蒙眼准确“读”出了书上的一段文字,他说:“手触摸到的时候,文字就会沿着手臂传入脑中,脑海里会出现一个字一个字的图像。”
一名女孩也说,手触摸到的东西会主动将画面传输到她的脑海中,她通过这种方式来“感应”。
既然如此,那如果是一张写了字折叠起来的纸条应该也能“感应”吧?记者当场写好了一张纸条,正打算测试时,一名匆匆进教室的复训老师喊了暂停。
“你们很累了对不对?你们很累了。”她和另一名老师重复对准备测试的两名年纪较大的小学生说。两名小学生很快显示出疲态,听话地摘下布条休息。之后,复训老师一直以受训学生很累了为由,阻止继续测试。对于孩子表现不好,老师解释称是因孩子学的时间短,能力还不够,状态不好。
只摸牌不让动 “特异功能”暂失
因记者始终按住牌,小怡始终无法说出牌的正确花色及数字
见到小怡已经是半个月后。小怡学习“间脑开发”不到一个月,因年龄还小,她每天回家并没有按老师所说的进行练习,更多时候调皮地想着玩。可是她“蒙眼看物”的本事,不比其他同学差。
她告诉记者,每次训练时,她都让自己放松,只要她摸到牌,就能自然而然地想象相应的画面,甚至闻到相应的气味。比如绿色的牌会让她想到森林,红色的牌会让她闻到胡萝卜的味道。
小怡说,绑上布条后,她的眼睛是闭上的,靠的是“间脑”感应外界,说着她指了指两眼之间的区域。当小怡蒙上眼后,记者询问她是否还能感受到外界的亮度。她说:“能感觉到有光。”
小怡先展示了自己“蒙眼看牌”的能力,但记者注意到,她拿牌的时候,都会将牌放在较低的位置。
随后,记者要求将牌扣住,让小怡再试一次。这回小怡摸牌许久,试探性地说出颜色,但没有说对。她说自己需要闻一下,当牌交到她手中,闻了一会儿她立即改口,这回说出了正确的花色,但没有说出数字。随后小怡不愿意继续,撒着娇称老师说如果摸不出数字,只要说出颜色就可以了。
其间稍加注意就可发现,牌扣住时,因记者始终按住牌,小怡始终无法说出牌的正确花色及数字,而一旦牌交到小怡手中,可以由她主动控制、拿到鼻子下端闻时,她就“感受”到了。
【量子阅读】
2分钟看书446页:复述时东拼西凑 听不懂到底讲啥
另一场测试中,5名学生为记者展示了量子阅读训练的成果,其中4名是小学生,一名年纪大一点的是初一年级的女生。
培训机构主动提出可以由记者自带故事书前往测试,但是要符合孩子们的阅读水平。记者挑选了12本故事书。复训老师表示,书籍必须字体印刷大、带有图像、故事浅显,他们从其中挑选出5本,随机发放给5名同学。
测试开始后,不到一分钟,一名小男孩就示意已经看完了一本,老师让他继续看第二遍。2分钟时间,有两名学生称自己看了400多页(200多页的书看了两遍),最多的一名小孩共看了446页。此外有一名学生称看了300多页,一名100多页,最少的是初中女生,看了46页。
按培训机构的说法,孩子们能复述出书中80%的内容。进入复述阶段,记者一行5人站在一旁各听一名学生讲述。但复述结束后,有4名记者均表示,完全听不懂孩子们在讲什么,依稀觉得是一个东拼西凑的“故事”。只有站在初一女生旁边的记者,听到了一个有逻辑的故事。
记者发现,几名2分钟看几百页书的同学,有的所讲述的人物与情节,书中根本没有;有的是从故事书中摘取关键词,大量添加进自己的东西,拼凑成一个半新的故事。而初一女生的复述虽然比较有逻辑,但添加了一个书中本来没有的情节,还记错了其中部分细节。女生解释称:“老师说过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加进自己的理解。”
当记者问孩子们如何能这么快地阅读时,每个人都一脸认真地说,翻书的过程中脑子里不断闪过一幅幅图片,“书的内容就像电影一样出现。”
2分钟看书44页:能讲出故事梗概 很多细节被忽略
14岁的小敏文静乖巧,成绩名列前茅。她参加量子阅读培训一个月,记者自带故事书采访了她。
两分钟时间里,她看了44页,这个水平在量子阅读培训的同学中算是比较低的。复述时,虽然有些情节的前后顺序有误,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出错,不过很多情节被忽略了。此外,书的中间情节小敏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记者当场找了一份报纸,找出其中一篇头条新闻测试小敏。这则新闻讲述200多名外国游客到开元寺游玩,小敏很快看完了,但复述时只能提到“外国游客到开元寺看到东西塔,觉得很惊奇,(东西塔)发生八级地震都没有倒”,“外国游客到这里,被这些吸引,文化之都的内涵和关注的热点”等大概内容,同样无法说出其中的细节。
5大疑团 解开之后一学就会
经过近距离接触,特别是参与测试孩子们之后,不难发现,叶瑞财记忆学会所宣称的“间脑开发”、“量子阅读训练”法疑点重重。
同时,一些问题接踵而来:如此“神奇”的技能,是怎么培训出来的?是什么人在为孩子们培训?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就能够“蒙眼看物”、“一目十行”,孩子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不用经过培训,是否也可以做到?即使练就了这些“神奇”技能,可真的有用吗?
疑团一 谁在培训?
叶瑞财记忆学会的两个“活招牌”:一位是被称为“世界记忆大师”的叶瑞财博士,另一位则是“量子心智阅读法与量子心智潜能开发”创办人张建全博士。宣传材料上,这两位博士身上都贴着许多传奇标签。这些头衔究竟是真是假,记者一一进行了核实。
叶瑞财“头衔”号称“世界记忆大师”
马来西亚华裔,美国檀香山大学心理学博士,亚洲最早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的人,培养出世界级记忆大师多名。
1999年8月,参加英国伦敦世界奥林匹克记忆锦标赛,赢得“记忆荣誉大师奖”。
2001年8月,参加英国伦敦第五届奥林匹克思维运动大赛,成功赢得“全场总冠军”。
2002年8月,参加英国伦敦第十一届世界记忆锦标赛,成功摘取二金一铜、赢得“十项全能记忆大师奖”,刷新在一小时内记忆最多号码的全新世界纪录。
2006年,第十五届世界记忆锦标赛金牌得主。
2007年4月,被委任为2008年世界记忆锦标赛中国队总教练。
2007年9月,带领中国队参加第十六届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其中有七名队员荣获世界记忆大师奖。
记者核实
博士疑来自“野鸡大学” 没有“总教练”这种说法
学历
记者在网上查询得知,美国檀香山大学因未获得美国教育部承认的认证机构的认证,早在2002年就因招生宣传不实被夏威夷州政府提起诉讼。一些国内知名留学机构、留学论坛公布的美国“野鸡大学”名单中,美国檀香山大学都在列其中。
参赛
为了核实叶瑞财的参赛经历,记者通过微博联系上认证为“第20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官方微博”的主办方。@世界脑力锦标赛 介绍,叶瑞财曾在2002年参赛,但当时比赛普遍水平不高,他的获奖成绩只能代表2002年的标准。近年来的比赛中,都找不到他的获奖纪录。2007年,叶瑞财与某公司的培训老师一起带队,获奖的都是另外一个培训机构的学员,7名队员并不是叶瑞财亲授的学生。
对于“总教练”和培养许多徒弟一说,@世界脑力锦标赛 指出并没有这种说法。“我们的赛事是公平公开的赛事,不是某个人培养才能获奖,这是他宣传上用词不当。”
@世界脑力锦标赛 提到,《最强大脑》一定程度上让记忆力广而告之,许多人都打出了记忆大师的名号,但非常优秀的记忆大师都是比较低调、踏实的。“总体来说,他(叶瑞财)过于夸大(宣传)成分。”
张建全“头衔” 身心灵辅导师 人生教练
工商管理博士(DBA)
量子心智阅读法与量子心智潜能开发创办人
国际神经语言程式学培训师
国际神经语义学高级执行师
时光线合格执行师
美国国家催眠局认证催眠治疗师
身心灵辅导师,人生教练,从事行销事业超过25年
曾被多家国内外报纸、电台、电视台访问及报道
记者核实
履历避实就虚
与叶瑞财相比,张建全履历显得有些单薄,宣传册上就连获得博士的大学也没点明。
叶瑞财记忆学会虽以叶瑞财和张建全两人作为招牌,但在大多数场合出现的都是叶瑞财,记者一直未能接触到张建全本人。培训机构负责人称,全国各地学会开班,张建全需在各地培训。
宣传册上,张建全的标签大多与心理学、催眠有关,但都无具体的所属机构或协会。除了该机构培训的新闻,在网上也无法查询到与他有关的个人信息。
在网上无法查到美国国家催眠局这一机构。早报心理专家团成员、高级催眠保健师古风介绍,美国对于催眠师的认证以协会进行认证,协会自身就能给个人颁发催眠师证书,协会的审批程序非常简单,“美国国家催眠局”可能只是一个协会注册的名称。古风表示,所谓国外机构的认定,大部分只要交钱就能拿到,入门门槛很低。
疑团二 怎么培训?
那么,由这两位身份神化、存疑的博士进行的课堂培训,究竟是怎样的?
据悉,两位博士培训时,现场除了学生不能有任何外人在场,包括复训的老师。如此神秘的培训,究竟教了些什么?
现象 教材:练动手指 转眼球 看3D图
记者辗转看到了孩子们复训时使用的两本教材,其中一本教材上写的课程纲要包括:左右脑功能训练、想象力训练、影像力训练、眼球训练、腹式呼吸法、高感官能力训练。而翻阅教材,发现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左右脑功能训练和眼球训练。
教材中,左右脑功能训练主要通过手指训练来达到,包括手指旋转法、敲手指、出手指、一枪打四鸟、摸鼻子耳朵等。而眼球训练则包括视点的上下左右移动等。
另一本教材中除了相似的眼球训练外,还包括几张3D图。训练的学生说,复训时,每次开始之前先盯着教材中的一个圆圈10秒钟,然后眼睛开始随着教材中箭头的方向移动,把所有眼球训练的页面都做完后,就开始看3D图,看得越多越好。这些训练都做完之后,就以对自己来说最放松的姿势,开始看书。
“刚开始只能一行一行看,后面就可以三四行地看,像训练眼球运动时一样把书扫描进脑子里,看得很快,也知道它在讲什么。”
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教材,再平常不过的复训,那到底跟量子有什么关系?
秘训:练想象 感应颜色 还催眠
神秘的培训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每一位家长都曾像记者一样关心,他们也都询问过自己的孩子。但因参加培训的孩子年纪普遍较小,很少有孩子能完整地复述出培训内容。记者通过年龄相对较大的初中生的复述及部分家长的转达,对张建全的秘训内容知晓一二。
初一学生小敏告诉记者,张建全的培训为时两天,上的课内容都差不多。先是“大屏幕背景是红色的,中间有一个绿色火苗形状,火苗里面有个黑点,让我们看黑点10秒钟。然后屏幕转成白屏,中间一堆木材,大部分同学都看到红色火苗。”
还有就是“想象灯泡在脑子里发光发亮,光越强越好,在脑子里想象把白雪公主、米老鼠变大变小变颜色。还有矩形、三角形变颜色,张博士让我们想象,越快越好。还有绿色的长方形里面套着一个红色的长方形,看一会之后切掉屏幕,有些人还是能看到原来的物品和颜色,有的人刚好反过来。每天都这样训练。”
“还催眠。”小敏说,张建全告诉他们,催眠只是让他们放松。她觉得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七八分钟。
而小学生小怡对妈妈描述的催眠情景更为形象:“有一道光,从我们的手上沿着手臂、肩膀、脖子、大脑一直上传,然后汇聚在间脑,特别亮。”
这样的培训过程,似乎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坚信自己是用“发亮的间脑”感应到眼前的纸牌和书本,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声称,用手触摸到纸牌和书本,花色、数字和文字就主动上传浮现在脑中。
专家解读
“有七八分钟的时间是在给我们催眠,可是我没有睡着。”参训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跟记者提及秘训过程中的催眠。这个催眠对整个培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短时间内的集体催眠有没有可能?如果培训过程中真的存在催眠,对孩子们会造成不良影响吗?
记者就此采访了早报心理专家团成员、高级催眠保健师古风。
催眠可进行潜意识沟通
“短时间内对特定群体进行集体催眠很正常,完全可以做到。”古风开门见山地说,催眠之前,催眠师会与催眠对象进行沟通给予暗示,然后通过一些催眠技巧进行诱导,三到五分钟后大部分人就可以进入轻度催眠状态,倘若要进行信息植入或心理干预,一般需要继续加深到达中度以上的催眠状态。而这个过程,通常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完成。
古风介绍,95%以上的人都可以被催眠,只是进入催眠的深度不一样。催眠不是让人进入睡眠状态,而主要用来进行潜意识沟通和心理治疗。
选鉴别力弱的小孩 以便灌输
量子潜能开发、量子心智阅读的培训方宣称只有8—14岁的孩子才能接受培训(量子阅读可放宽到18岁),因为这些孩子的间脑还没有被开发。
古风分析,8—14岁的孩子心智还未完全成熟,他们的认知、鉴别、评判能力比较薄弱,容易盲目相信权威。加上利用人们普遍的,希望与众不同甚至拥有某种超能力的心理,因此容易被所谓权威、高深理论所利用迷惑。
培训方可能会向孩子灌输这样一个逻辑:“你们刚刚接受了超能力的开发,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能力会变得很强大,在这个能力积蓄的过程中如果有人考验你,你一定要告诉他们你已经具有超能力。因为你越相信自己拥有超能力,每确认一次,你的超能力就会被激发你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孩子一旦接受这个逻辑就可能开始主动去编剧演戏。
“就是部自我催眠剧”
在古风看来,类似的培训、复训就是一部剧。
这部剧是利用现代人急于求成、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然后在剧里做一些设置。例如,先是造神,编造什么所谓全能大师,再以高额的培训费,让人觉得贵的东西必然是很好的,接着宣传培训学习的神奇效果,引发轰动效应推动大众前来咨询报名。但有一些人会因为经济或者将信将疑等原因退出,造成一个“多人追捧,少数进入”的假象,然后再告诉孩子和家长,留下来的孩子是从众多人中被选出来的,特别的、具有超能力的孩子。
古风分析,复训过程中,培训方可能会通过三种方式来与孩子沟通:
一是激励。让孩子相信他们的能力,并不断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告诉他们每一次被认可,都可以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能力。
二是恐吓。他们可能会告诉孩子,如果你说了什么,你可能就会受到惩罚,你的能力就会消失。
三是在受训对象中建立团队。比如告诉孩子们,他们是一颗颗非常优秀的珍珠,现在被发现并被串起来了,你们的这个团队能量巨大,但大家的命运是相连的,越相信你就越能激发团队的能量,团队能量越大就越能开发你的潜能。这个逻辑会引发团队中的孩子们荣辱与共、抱团发展的心态。
真相揭开后
孩子或有心理困扰
一直坚信自己可以“蒙眼看物”、可以一目十行看书的孩子,倘若受到外界质疑,又或者他们的坚信被否定了时,他们是否会受到伤害?
古风分析,受到外界质疑时,孩子们更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居于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他们会抱团。毕竟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对自己有利的局面。他们会认为,这么多人都相信,为什么只有你怀疑,你想干什么?
倘若证据出现,对参与的孩子可能会造成心理困扰。届时,家长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引导,重新调整孩子的认知。
一位学员在演示“蒙眼看物”时将纸牌放在鼻子前一“闻”便知。
疑团三 怎么做到?
可是在家长们看来,他们的孩子确实做到了“蒙眼看物”、“一目十行”。那么,真相是什么,孩子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现象
“蒙眼看物”小动作多 视线外就“感应”不到
经过和孩子们近距离的接触,记者发现孩子们展示过程中的几个疑点。
参与集体展示的小男孩,原本可以很快说出眼前书本中的文字,但记者一用手捂住他的眼睛,他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当牌正面朝下时,如果记者按住牌不让移动,小怡即使摸到了牌,也说不出牌的花色与数字,但当记者松开手时,她移动纸牌,马上就能说出正确花色。而同样纸牌朝下,记者不加以干扰,另一个参加培训的孩子小姮双手盖住牌面,不断搓动纸牌,到她说出正确花色与数字后,盖住的每张纸牌无一例外都会高高翘起一角。而通过翘起的一角能很清晰地看见纸牌的花色和数字。
当纸牌被举到超出孩子视力盲点的高度时,不管是否用手触摸,不管头抬得有多高,孩子都说不出正确的答案。
在对折的纸条上写字,让孩子“蒙眼看物”,孩子要么看不到,要么不断搓动纸张,直到对折的纸张开口朝上,略微张开了,里面的字用肉眼清晰可见时,孩子才能说出正确文字。
叶瑞财记忆学会称孩子们是通过开发间脑,利用脑电波来“蒙眼看物”的,但为何只要“物”不在孩子们的视线范围内,孩子们的脑电波便“看”不了。
记者实验“蒙眼看物”,准确地说出纸牌上的文字图案。
专家解读
央视《走近科学》揭秘 “蒙眼看物”实为偷看
查询资料时,记者发现在2010年《佛山日报》就曾曝光佛山出现“蒙眼神童”培训,之后央视《走近科学》栏目组也就此专门录制专题片《揭开“蒙眼看物”真相》,通过一系列科学解释和演示详细揭秘其中的骗术。
佛山的培训机构同样宣称开发小孩的间脑,通过培训即可让孩子用“盲视力”来看东西,巧的是这一培训的创办人韩贵全也来自马来西亚。
在接触了培训机构小学员后,《走近科学》记者采访了脑科专家、魔术师等人,揭露“蒙眼看物”的秘密就是蒙眼前先紧闭双眼,绑布之后再用力睁大眼睛,依靠脸部肌肉变化,利用双眼和鼻梁之间架起的缝隙偷看。
为了科学解释小学员究竟是如何看到东西的,栏目组带小学员到脑科医院进行脑磁图检测,结果显示在给了视觉刺激之后,小学员大脑中的反应就落在枕叶,也就是视觉中枢所在位置,可以认定小学员就是通过眼睛看东西,而不是脑电波。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首席专家黄勤介绍,脑电波是人的大脑在思维时产生的生物电流,这个电流非常微弱,只在大脑神经里传递。而脑电波是几百万的神经元在放电,杂乱无章,没有定向。
不仅能看物,还能回短信。
司马南:蒙眼看物奥妙在有缝 量子阅读是造句训练
国内知名反伪科学斗士司马南曾多次揭穿蒙眼看物骗局,记者将采访到的叶瑞财记忆学会孩子们“蒙眼看物”、“一目十行”的展示视频提供给司马南,请他揭秘其中的门道。
在观看记者提供的视频后,司马南指出这一机构的培训方法与河北、北京等地出现的“蒙眼看物”培训如出一辙,就是“换个地方,继续‘忽悠’人的骗术”。
“所谓‘蒙眼看物’不过就是偷看,方法各种各样。”司马南解释,其中的奥秘在于蒙上眼睛之后会有残留的缝隙,从而实现小孔成像,孩子们能够眯着眼睛通过小孔看到外面的情景。“蒙眼看物是过去的小戏法小魔术,后来有些人看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用超级大脑开发这样的方式把它重新包装了一遍。”
司马南说,这种机构的培训往往包含欺骗和催眠两个成分。催眠,就是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来使学生意识模糊,自我辨识能力降低。欺骗则是利用孩子们的自尊心和好胜之心,让孩子们成为他们的工具。
至于量子阅读,司马南指出只是借用“量子”来包装概念,其实是在翻阅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捕捉只言片语,再把这些只言片语描绘一番,编成一套话说出来。
“这种训练和量子阅读毫无关系,客观地说对孩子的造句能力、结构语言能力有一定帮助,但这种训练任何一个语文老师在教学课堂上都能实现。”司马南直言,这依旧是一个骗局。
记者闻纸牌,其实是在偷看。
疑团四 能否复制?
该培训机构声称,学习“间脑开发”和“量子阅读”的最佳年龄是8到18岁,成人即使经过培训,也没效果,所以不接受成人报名。真的吗?
说法 成人学了也看不到
培训机构负责人称,过了8到18岁,间脑就慢慢进入休眠状态,它的活跃状态开始降低。成年人即便经过培训,也不可能做到“蒙眼看物”、“一目十行”。
实验
26岁女记者蒙眼能看物还可回短信
今年26岁、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记者,决定试一试。
记者找培训机构要了一块和孩子们一模一样的蓝色布条,绑紧后,眼睛并不容易张开,但眯着的双眼跟鼻梁之间,还是会有一点缝隙,透过缝隙,能调整出一个看见外面事物的角度。
记者先试验了蒙眼看牌。调整好缝隙,不用摸牌,记者很快准确说出了牌的花色和数字,也能准确说出眼前书本上的图案和文字。
如果将牌正面朝下,记者也需要用手摸,双手盖住牌,不断搓牌的动作其实是为了吸引围观者的视线,然后寻找机会,迅速将牌一角翘起,利用缝隙偷看,回回成功。
加大测试难度,记者在布条内增加了一张纸巾,这样一来,眼睛与鼻梁之间架出的空隙更小了,偷看更困难。但原理仍然一样,只是调整角度的时间长一些。为了防止偷看的动作过于明显,记者会做出不断用手摸、抬头、摇头、搓牌等动作,一来是在调整角度,二来也是分散围观者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个角度与机会能看到牌。
孩子们经过培训可以“蒙眼看物”,洞悉奥秘的记者也轻易做到了。而且,记者还能做到蒙着眼睛回短信。而当这一切进行时,一旁不明真相的同事,没看出猫腻,惊叹连连。
夹一张纸巾貌似更增加了难度,但其实通过缝隙仍看得见。
疑问五 真有用吗?
培训机构宣称,如果学会了“一目十行”,能大量增加阅读量,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也正是家长们最为看重的。那么,这个神奇的技能,真的有用吗?
学员采访
二十年前学员:短时记忆 对学习工作用处不大
几经辗转,记者终于联系上一位曾经学习过量子阅读的学员——30岁的上海人金先生。他曾在小学时培训过这一“技能”。20多年过去,作为亲身体会者,金先生坦言,“这种方法只能作为短时记忆,对于学习、工作用处并不大。”
金先生回忆,那时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开始流行大脑开发的培训班,家人也把他送进培训机构。
“快速阅读的诀窍就在于关键词。”虽然时间已经有些久远,但金先生仍记得,当时讲师为他们培训的内容就是集中注意力将文章中的关键词攫取出来,可以转换为代码、数字等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联想成有趣的故事记下来,再复述出来。“故事、有情节的就比较容易记住,如果给出的全是关键词,那就比较难记下了。”
听闻“量子阅读训练”可以两分钟看一本书,金先生笑言:“那这个水平有点高。”他说,那时大家的训练一般是三四分钟看一篇文章,再复述出来。
“就像是你为了考试,你临时记住了,但是事后你都忘记了,记忆(用处)并不是很大。”金先生说,在之后的生活中,只偶尔在一些会议中运用,帮助自己快速记下一些关键信息。
现今小学员测试:
1分钟看完优秀作文 动笔时无从下笔
小敏的姑姑陈女士是市区一家小学的语文老师,在小敏参加了叶瑞财培训班,进行量子阅读后,她很好奇侄女的速记和运用能力,为此还特意做了测试。
陈女士告诉记者,有一次小敏看了一分钟就记下了一篇优秀作文,但是当她开始自己动笔写作文的时候,却无从下笔,因为她只记得故事梗概,对作文里生动的词语、描写却完全没有任何印象。
陈女士说:“学习是一种细致的东西,不能囫囵吞枣。语文的学习,遣词造句、语感也都是在细致的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而成的,这种快速的浏览只能记下大概,我不认为这对于语文的学习会有帮助。”
4问大脑:戳穿“伪科学”美丽谎言
叶瑞财记忆学会泉州分会宣传册介绍,通过独特的启发训练,开启间脑的自我潜能,就可以蒙着双眼以脑波来看任何物体,例如蒙着眼睛读书、写字、下棋打电玩等。“间脑”真的这么神奇吗?记者联系了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博士叶凝(化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华,为我们科学解读“大脑”。
打通间脑 可激发大脑潜能?
间脑只是人脑的一个结构,并没有功能上的意义
叶瑞财记忆学会负责人介绍,通过他们的训练,可以把连接左脑右脑之间的“间脑”打通,激发大脑的潜在能力,提升小孩的想象力、学习能力。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华解释,间脑是一个医学术语,间脑位于中脑之上,一般被分为丘脑、上丘脑、后丘脑等部分。“‘间脑’只是人脑中的一个结构,这个词本身并没有功能上的意义。”
而真正连接人体左右脑的部分,被科学界称为“胼胝体”。叶凝介绍,胼胝体主要功能是负责左右脑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交流。例如,右手学会了一种技巧运动,左手虽然没有经过训练,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完成这种技巧运动,说明一侧大脑的学习活动可以通过胼胝体向另一侧转送。
大脑可以 通过训练开发吗?
可以,但特殊功能的具备不可能通过这种面向大众的培训来实现
叶凝介绍,大脑通过训练,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内一定范围内提高某些特定功能,但不可能无限制地实现任何功能。例如,快速阅读、速记,就是通过特殊的训练方法,来进一步加强大脑原本就具有的功能,但这并不需要改变大脑的区域结构。这可能是因为某些人的大脑功能本来在一些方面就有一定的优势,加上后天长期的训练,使得特定脑区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或是提升了。
但脑波视物这种原本大脑并不具备的功能则另当别论。叶凝指出,不排除有个别人确实具有常人不具备的特殊功能,但这种特异功能不太可能面对普通大众通过培训来实现,也就是说通过面向普通大众这并不具有普适性。
叶凝进一步解释,所有的认知功能都有物质承载体即大脑,有的人的大脑构造的确异于常人,所以能实现某些特定的功能。如高功能自闭症个体,他们的确具有常人不具备的某些特定功能,如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数出散落一地的牙签的数量,能够记下一张地图中的所有地名等,这些都跟他们特定脑区异于常人有关。
例如天才爱因斯坦。学术界曾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研究,发现他胼胝体厚于常人,他的双侧顶叶比普通人宽出15%,而且沟回更加复杂。
而在正常的大脑个体里,要实现这些特异性功能,并不太可能。同样的,要通过训练改变大脑构造,显然也不太可能。
通过脑波 能够看见事物?
人类还无法通过任何形式的脑波取代眼睛“看”东西的功能
在与受训孩子接触过程中,孩子、老师、家长屡屡提到,孩子们通过脑波来蒙眼看物。而培训的目的也就是启动间脑,让脑波看到甚至以触觉、嗅觉或听觉分辨事物的形态,例如蒙眼读书、写字、下棋等。
张华介绍,脑电波是大脑中神经元的电活动,是一种混杂的信号,虽在医学上会通过脑波图来辅助进行临床诊断,但人类还无法通过任何形式的脑波取代眼睛“看”东西的功能,“用脑电波看物是一种‘胡说八道’的歪理”。
“首先要通过光波折射到人的眼睛,通过视网膜成像,然后由视网膜、视神经、视束等一系列通路到达大脑枕叶皮层,大脑再反馈给其他感知脑区,然后才能辨认出物体的颜色、形态等。”叶凝则解释,目前的科学研究显示,人还是只能通过眼睛来看东西,而看上去简单的“看见”,实际上也并不是通过单一的大脑区域来完成的,需要调动各区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当然,同样令人费解的逻辑是,如果可以用脑波直接感知,为什么还要通过手触摸?手怎么可能散发出脑波?
18岁以后 间脑会钙化吗?
年纪越大,训练功能越不明显,但大脑功能仍可促进
间脑开发和量子阅读只能在8-18岁的孩子中进行,叶瑞财记忆学会的负责人称,这是因为18岁之后,孩子的大脑发育成熟之后,间脑开始慢慢钙化,直到完全关闭,就算培训也没有用了。
叶凝认为,间脑乃至大脑,并不存在年纪大了就钙化这一说法,只是客观而言年纪越大,训练的效果越不明显。
但是,国外曾对一群80多岁患有帕金森氏症的老人进行过研究。通过每天20分钟,持续半年的训练,半年后老人们的大脑认知功能呈现出显著的提升。这说明通过长期高强度的训练来促进脑区的发展是可行的,并不存在年龄的限制。
再比如,你我身边都有的出租车司机,不论性别、年龄、学历,他们对线路的记忆、组合、识别能力都优于常人,这些都归功于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对于城市路线的记忆加工,也就是工作对于他们大脑特定功能的训练。
■反思
培训匪夷所思 为何趋之若鹜?
各种匪夷所思的培训不断涌现,为什么还总有人趋之若鹜?
叶凝直言,这是一种从众心理,大家都相信,我为什么不信?而且这与功利心强有关,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学得轻松一点,高考能考出好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像一直很热门的画画、舞蹈等各种培训班一样。
另外,当今社会大众相对不高的科学素养,和心理学常识的缺失,让大多数人不具备甄别真假的能力,也是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司马南说,家长是非专业的,骗子却是专业的,当家长遇上专业忽悠,难免上当受骗。
家长兼听则明 孩子少受伤害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家长们向来不吝为各种培训一掷千金。如今,市场上各类培训班名目众多,家长应当如何鉴别?
叶凝表示,家长应了解培训课程背后的教育理论,其创办人在这方面是否有系统的研究、具备相关资质,从而判断培训是否科学,是否被论证正确有效,是否适合孩子。在平日,也应多向孩子普及科学知识。
“家长们对这类培训一定要谨慎为之。”司马南认为,家长们应该秉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让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各种培训一涌而出,真假难辨,面对名目繁多的培训,家长先要在心里画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心里实在没底,可以询问专业人士,或是通过上网搜索资料,多渠道了解信息。“家长兼听则明,孩子们就能少受伤害。”
“伪科学”存在已久
●大脑培训开发的缘起得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1979年,四川大足县一位12岁的少年唐雨因能“耳朵认字”被媒体报道轰动全国。随后,北京等地也都纷纷报道发现许多有这一技能的少年。一股波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特异功能热”开始席卷中国,演变为一场历时十几年的伪科学闹剧。
●2006年3月17日,河北《燕赵都市报》报道,灵寿农民马承杰培训孩子绝活蒙眼辨物,声称敢于叫板司马南。经过记者与司马南、魔术师、脑科专家的现场测试,当场揭穿了马承杰蒙眼辨物的骗局,这一事件也被列入当年十大科技骗局。
●2010年11月,佛山多家媒体刊登了南海三名8至13岁的孩子能蒙眼看书的报道,之后《佛山日报》对事件进行调查揭秘疑点。央视《走近科学》栏目组也前往佛山拍摄了“揭开‘蒙眼看物’真相”的专题片。
●2012年,上海闵行区“赢在右脑培训班”,主办机构新雨中心自称师承韩国李承宪的“脑呼吸学说”,能通过一系列训练来加强学员的脑电波接收能力。以10天学费10万元的天价,号称包学会“用耳朵听书”、“蒙眼感知扑克牌”等等“开天眼”的功能。之后,警方正式以“涉嫌诈骗”对这一培训机构立案侦查。
下一篇:蟠桃汇:智慧健康产业先行者